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首页 > 政策 > 正文

成都落户需要回户籍地办迁出吗

李杰 发布于:2025-01-18 编辑于:2025-05-04 13:47:00 26771

成都落户需要回户籍地办迁出吗

是必须回去的。

1、带着房权证找准备迁入的房屋所在地居委会,让居委会把房屋编号、出具户口准许迁入证明;之后带着该证明到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出具同意迁入证明;

2、带着办好的证明到原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出具准许迁出证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批准迁出证明;若有违纪违法等原因或居委会不同意则不能迁出;

3、带着上述材料到房屋所在地居委会办理迁入手续,居委会编好户号,之后带着全部手续到房屋所在地办理迁入手续;

4、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后,根据居委会编的户号同意迁入,并对号入座,把材料档案输入微机,迁入户口即可。

不满90平成都落户应该怎么办

不满90平成都落户

一、购房入户-2014年6月1日后

2014年6月1日以后(含6月1日),在成都市行政区域购买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并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且在我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房屋所在地申请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

购买商品住房时间以在房管部门进行合同备案登记的日期为准,购买二手住房时间以在房管部门进行房产买卖过户登记的日期为准。

需提供如下材料:

1、房屋产权人填写《入户申请表》(公安办证中心现场领取或上网下载);

2、产权人和入户人员的居民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产权人系夫妻、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共有的,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房屋所有权证,房管部门1月内打印的房屋信息摘要,商品房买卖合同摘要(或个人及家庭房屋登记记录)(购商品住房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5、房屋所有权证,房管部门1月内打印的房屋信息摘要(购二手住房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6、社保部门A4纸打印的房屋产权人1年《个人养老保险实缴信息单》(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编制内职工提供《个人医疗基本信息单》和《医疗帐户明细查询单》,并在“个人医疗基本信息单”上加盖单位公章);省级社保除缴纳社会保险信息单外,还应提供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

7、地址不一致或有变动的,提供辖区派出所出具的街门牌详址证明(原件);

8、申请配偶、未成年子女随迁提供:

⑴夫妻双方两本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⑵独生子女证或出生医学证明,或由档案管理机关加盖印章的能反映亲属关系的个人档案,或公安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或法院裁决书、判决书等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法律文书。

(原件和复印件)。

二、投靠入户-无职业人员夫妻投靠

市外无职业人员与本市人员结婚,夫妻任一方在本市有稳定收入且本人或直系亲属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申请入户。因购房、投资、纳税、居住期满、城建制入户本市5周年以上的,方可申请市外配偶投靠。

1、《入户申请表》(公安办证中心现场领取或上网下载);

2、夫妻双方居民户口簿(市外人员户口簿可用户籍证明代替)及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夫妻双方两本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4、外地配偶无职业证明(外地配偶为城镇居民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5、夫妻任一方具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证明(原件);

6、入户地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7、入户地居民户口簿、亲属关系证明(入直系亲属户口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8、迁入地派出所出具的街门牌详址证明(地址不详的提供)(原件);

三、投靠入户-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

本市户籍人员,本人或直系亲属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申请市外未成年子女投靠。

父母离婚的,未成年子女应随拥有抚养权一方登记户口。因购房、投资、纳税、居住期满、城建制入户本市5周年以上的,方可申请市外未成年子女投靠。

2、本市户籍父亲或母亲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市外未成年子女居民户口簿(每页应加盖户口专用章及户籍名章)或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16周岁及以上人员提供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4、父母双方两本结婚证(父母未离婚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5、亲生父母离婚的子女投靠拥有抚养权一方的(指生父或生母,下同),提供法院离婚裁定书或判决书或调解书,或离婚协议书和离婚证。

变更抚养权的还应亲生父母双方到场提供变更抚养权协议书,一方不能到场的提供同意变更抚养权公证书(父母离婚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6、亲生父母离婚后,拥有抚养权一方再婚的,未成年子女需投靠继父(母),提供

①法院离婚裁定书或判决书或调解书,或离婚协议书和离婚证,

②再婚夫妻双方两本结婚证,

③由再婚夫妻双方到场当面提交申请,

④变更了抚养权的还应提供上述第5条相关材料(父母一方再婚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7、出生医学证明或独生子女证或其他可以证明关系的亲属关系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8、入户地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9、入户地居民户口簿、亲属关系证明(入直系亲属户口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10、迁入地派出所出具的街门牌详址证明(地址不详的提供)(原件);

四、投靠入户-老年父母投靠成年子女

非本市户籍的退(离)休人员或男性公民年满60周岁、女性公民年满55周岁,投靠本市成年子女的,本人或子女有稳定收入来源,且本人或直系亲属在本市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申请入户。

因购房、投资、纳税、居住期满、城建制入户本市5周年以上的,方可申请市外老年父母投靠。

2、本市户籍子女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市外老年父母的居民户口簿(每页应加盖户口专用章及户籍名章)或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4、父母退(离)休证(父母系退离休人员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5、父母或子女任一方稳定收入来源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6、独生子女证或出生医学证明,或由档案管理机关加盖印章的能反映亲属关系的个人档案,或公安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或法院裁决书、判决书等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法律文书(原件和复印件);

7、入户地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8、入户地居民户口簿、亲属关系证明(入直系亲属户口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9、迁入地派出所出具的街门牌详址证明(地址不详的提供)(原件);

成都落户所需哪些条件

成都入户口条件

1、在成都市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房)面积在70平方米(现已调整为90平方米)以上的市外人员,可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但迁入人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上年度我市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水平。

2、在成都市一次性付款购买总价40万元以上的商业用房、用房、工业用房或其他非住宅用房的市外人员,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3、参与成都市灾毁农房联建或在成都市获取使用流转农用地5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4、在成都市范围内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私营企业的市外人员,向成都市税务部门连续2年累计纳税3万元或1年内纳税2万元,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5、在成都市暂住满2年,已经在成都市以用人单位员工名义或以个体名义不间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成都落户流程

办理成都户口流程;

步骤1:在成都市领取并填写《入户申请表》;

步骤2:在原户口地准备材料,办理户口准迁证;

步骤3:在原户口地注销原籍户口,领取户口准迁证;

步骤4:再回成都办理上户手续,领取户口簿。

成都落户需要回户籍地办迁出吗

成都落户新政流程

具体流程需要前往相关部门咨询,但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成都市推出了服务落地,优化落户的新政策,因此落户流程更加简化和便捷。

落户的条件和审查标准也有所修改,非常适合有一定技能和资历的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人应该认真准备申请材料,遵守所有落户规定,并身体健康,没有刑事犯罪记录。

整个流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但如果按照要求提交材料和资料,就能够成功地申请到落户资格。

怎么能在成都落户

1.

学历入户 入户中心城区,需达到大专学历或中级技师直称,并在45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入户郊区市县,须达到中专学历或初级技术职称,并在45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

2.

购房入户 购买7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和二手房便可入户,但人均住房面积不得低于上一年人均住房面积标准。

3.

针对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的人群,有居住期满入户政策 办理居住证满两年,购买社保满两年,同时拥有人居住房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的住房,便可入户

成都落户手续

在成都落户需要办理以下手续:

1. 提交申请:成都户籍管理部门通常接待居民户口申请,需要提交身份证明文件、社区居住证明、户口本原件等相关材料。

2. 填写申请表:申请者需要填写完整的户口申请表并进行签名确认。

3. 原籍证明:申请人需要提交原籍证明文件,一般申请人的户口应由原籍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并加盖有关章号。

4. 相关材料审核和人脸识别:申请人提交完材料后,户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申请人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确认申请人的真实身份。

5. 收费:户籍管理部门会根据相关收费标准收取手续费用,现在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6. 留存信息:在审核通过后,户籍管理部门会在系统中留存申请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归档。

7. 领取证件:所有手续办理完成后,申请人需要前往户籍管理部门领取新的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证件。

请注意,在不同地区和情况下,办理户口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操作以当地政策和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