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首页 > 政策 > 正文

硕士研究生落户上海条件

张丽 发布于:2025-01-26 编辑于:2025-05-04 06:20:51 48860

硕士研究生落户上海条件

硕士研究生入户上海的条件:

1、持《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

2、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3、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市缴纳所得税。

4、在上海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

5、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可以优先办理落户的条件:

1、在上海市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或在上海市被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的,可不受持证及参保年限的限制。

2、在上海市远郊地区的教育、卫生等岗位工作满5年的,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

3、最近连续3年在上海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者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技能或管理岗位年均薪酬收入水平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4、按个人在上海市直接投资(或投资份额)计算,最近连续三个纳税年度内累计缴纳总额及每年最低缴纳额达到上海市规定标准的,或者连续3年聘用上海市员工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相关投资和创业人才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香港硕士落户上海条件

香港硕士落户上海申请条件,留学生落户适用对象:

获得国外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含)以上的人员;

在国内获得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留学生上海落户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

直接来上海工作、就业并需在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做国外学位(历)认证。

留学生落户上海政策明确规定:缴纳单位与签订劳动合同不一致的不予认可。

所以务必要保证劳动合同、社保和个税的公司名称一致。

去柜台交材料前所有的材料一定要准备到位。

很多材料如果准备不全或者有错误,很容易导致申报失败或者延误。这时就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并审核材料,防止出现纰漏,同时也有助于一次性成功提交材料。

申请人请提前准备好以下资料

1、《留学回国人员安置登记表》一份(附一张二寸证件照);

2、《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原件;

3、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历)认证书原件;

4、国外学位(历)证书复印件;

5、本人护照内所有签证及出入境记录;属在香港地区学习的须附香港居民身份证;

6、《进沪人员落户申请表》一份。

来沪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回国后应直接来上海工作,累计待业时间不超过2年;与申请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有效期在1年(含)以上,且自申请之日起有效期在6个月(含)以上(如合同约定有试用期的,需完成试用期后方可申报);留学回国人员年龄须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

Ps:派遣人员不属于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范围。

符合落户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其配偶(须回国前结婚,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和16周岁以下或16周岁以上、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子女属随迁范围。回国后结婚的配偶按照本市投靠类政策办理。

香港一硕士落户上海申请条件,有上海户口,不用经历办居住证、居住证积分申请的麻烦(办理居住证还需要寄宿证明、积分申请需要一大堆申请材料,还需要档案寄到上海,而且一年一审,如果积分有效期恰好在4、5月,对子女申请入幼儿园、小学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4、5月一般是幼儿园、小学的报名阶段)。

上海985高校研究生落户上海的条件

上海目前只有4所985高校的应届生才有资格申请落户上海,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在办法中明确提出,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因此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此外,《办法》中还提到“博士、研究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因此,交大、复旦、同济和华师大的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符合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上海读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多少年可以落户

在上海读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落户上海。上海落户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居住证满7年.

2. 居住证积分120分以上.

3. 买房.

4. 社保职称缴纳满7年,可以累积.

5. 符合上海人才引进条件.

6. 无违法生育.

7. 无犯罪记录.

8. 税单必须满7年.

9. 要么你有上海认可的中级职称、或者等同于这样的资格证社保缴纳基数连续3年是上海平均的2倍.

硕士研究生落户上海条件

单位人才引进落户上海社保有什么要求

(1)7年+中级职称

持证者后4年累计36个月社保基数满足倍,且社保与个税要相匹配。

(2)7年+2倍社保

持证者后4年累计36个月社保基数满足2倍,且社保与个税要相匹配(其余时间也要满足1倍以上)

(3)5年+3倍社保(科创科技企业)

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达到社保3倍,其余2年时间社保至少1倍以上,且社保与个税要相匹配。

(4)临港新片区(5年3年)

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社保1倍,且社保与个税要相匹配。

复旦大学微电子系博士毕业落户上海有难度吗

落户上海还是有难度的,上海各项政策都很好,而且严格限制上海常住人口基数。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榜样城市,为此上海的人口也是逐年增加。许多人都想在上海站稳脚跟。据我所知,五类人可直接拿到上海户口落户。从2015年11月1日起,上海将对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等五类人,在居住证积分、居转户、直接落户三项上突破现有政策。那么上海户口新政策五类人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有哪些?

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发布《关于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办法》。其中落户政策最受人关注。五类人满足相关要求可直接拿到上海户口,快来看看要符合怎样的条件吧!

五类人满足相关要求可直接拿到上海户口

第一类:创业人才

直接落户条件:获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创业投资机构首轮创业投资额大于1000万元(含1000万元)或累计获得创业投资额大于2000万元(含2000万元),且在上海本市企业中持股比例不低于10%并连续工作满2年。

第二类: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

直接落户条件:在本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连续从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满2年,且最近3年累计实现技术交易额大于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技术合同第一完成人。

第三类: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

直接落户条件:本市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伙人或副总裁及以上的高级管理人才且已完成在上海投资累计达3000万元。

第四类: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

直接落户条件:最近4年累计36个月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保的基数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且缴纳个人所得税累计达到100万元。

第五类:企业家

直接落户条件:须同时符合

1、运营本市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或持股大于10%(含10%)的创始人。

2、企业连续3年每年营业收入利润率大于10%,且上年度应纳税额大于1000万元(含1000万元)、或科技企业连续3年每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大于10%,且上年度应纳税额大于1000万元(含1000万元)或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3、企业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不属于国家和本市规定的限制类、淘汰类目录。

4、企业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记录,无不良诚信记录。

满足9大条件可办理上海户口并落户

如果你不能通过第一类,也不能通过第三类,那么你只能通过第二类了。如何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呢?

1、居住证满7年

2、居住证积分120分+

3、买房

4、社保职称缴纳满7年,可以累积

5、符合上海人才引进条件

6、无违法生育

7、无犯罪记录

8、税单必须满7年

9、要么你有上海认可的中级职称、或者等同于这样的资格证社保缴纳基数连续3年是上海平均的2倍。

落户上海的好处

拥有上海户口的好处:

1、在限购令下,还可以在上海买房。

2、子女可以在上海上学,包括9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3、可以申请上海的保障性房屋,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4、其他上海市民享受的待遇(这些一般外地人只要有居住证也同样可以享受)。5、可以在上海退休,按照上海的标准发放每月的养老金。

留学生可以落户上海吗

须符合下列条件可落户上海。

根据《关于印发<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的通知》(沪人社规[2020]25号)第三条留学回国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5.其他不符合第2、3项条件,但在国(境)外高校学习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本款第5项所指国(境)外学士学位如为最高学位的,不含国内大专起点本科、有关国家高等教育文凭(HND)、国内计划外招生的合作办学及转学分等形式,本科阶段累计在外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如最高学位为硕士的,国(境)外学士学位可不受前述限制,硕士阶段累计在外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不含国内计划外招生的合作办学及转学分等形式)。

被国(境)外高校录取后如在国内校区或分校有就读经历的,累计在外学习时间和获得的学分一般不少于总学习时间和总学分的50%;被国(境)外高校录取后如利用暑期等在国内通过非学历教育获得学分的,累计在外获得的学分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