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首页 > 政策 > 正文

在杭州要多少积分才可以落户

王月玥 发布于:2025-03-21 编辑于:2025-05-04 20:51:21 21532

在杭州要多少积分才可以落户

在杭州要80积分才可以落户。

◯第七条

申请积分落户的,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持有本市有效的《浙江省居住证》;

(三)总积分达到80分及以上;

(四)无刑事犯罪记录及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

◯第八条

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分基本分、导向分、附加分、扣减分等四部分12项(详见附件),按照个人情况分项积分,计算总分。

◯第九条

积分落户每年集中办理1次。受理时间为每年的9月1日至9月30日(法定节假日除外)。

◯第十条

流动人口符合规定条件申请积分落户的,由本人或委托用人单位通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站按照积分指标录入相关信息,建立积分档案,完成预评分。预评分达到80分及以上的人员下载《杭州市积分落户申请表》,并备齐相关证明材料在指定时间内,统一向拟落户地派出所受理窗口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相关材料。

积分落户申请落户地原则上与居住地一致,按本人(配偶、子女、父母)城镇合法固定住所、有家庭户的亲友处、单位集体户、人才中心集体户的顺序确定,一经确定,在落户前不得随意变更。

在杭州要多少积分才可以落户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

目前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

1、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年龄35岁以下的人员。

2、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3、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4、本区紧缺、急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5、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员。

6、当年度上海市专业人才开发目录中列举的紧缺人才。

(注:凡符合第1款规定申请调沪的已婚人员,必须夫妻双方均符合该款规定,办理调动时其子女可随迁进沪;按第2、3、4、5款规定申请进沪的已婚人员,办理调动时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进沪。)

户口落户成都的条件和手续

购房户口迁入 所需材料:

1、本人申请;

2、现居住社区(村)居住证明(此证明上需加盖乡镇政府签字盖章);

3、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及户口本;

4、收入证明(工作单位证明或营业执照、企业证明、纳税凭证等);

5、房产证、如没有房产证购房合同、契税完税证或提供单位证明和购房交款凭据;

6、户口所在地开无违法犯罪记录。

在济南落户需要什么条件

济南市户口迁入办理条件:

1、购房落户;

2、引进人才落户;

3、投资纳税落户个体私营企业在本市当年纳税3万元或3年累计纳税5万元以上,且拥有固定住所,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投资者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

4、干部、工人调动落户;

5、市外人员亲属投靠落户;

6、普通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落户(1)经毕业生主管部门同意派遣接收,在本市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普通院(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本市生源毕业分配回济工作或未分配需回原户口迁出地或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的本科、大专、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 (2)经毕业生主管部门正式派遣到我市就业的外地生源大专、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生,原家庭住址发生变动,且父母已迁入我市落户,现申请落户地系父母户口所在地。

(3)经毕业生主管部门同意正式派遣已办理接收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时交纳养老保险费,聘用的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和聘用期满5年的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 上述毕业生是指外地生源及章丘、平阴、济阳、商河生源毕业生派遣到市内六区就业。

7、军队转业、复员士官、退伍义务兵安置落户

(1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原征集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回原户籍所在地落户;

(2)由安置部门接收,与我市常住居民户口人员结婚满2年的退役士官,或在服役期间父母户口迁入济南市区的未婚复员义务兵和退役士官;

(3)由安置部门批准被我市企事业单位录用或聘用满3年、按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异地安置退役士官。

外地人如何才能落户到宁波

外地人想要落户到宁波,有以下几种方式:

居住就业落户:在宁波市居住生活,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宁波有合法稳定住所。现户口登记在长三角内,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宁波有合法稳定住所。

人才引进落户: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生毕业15年内,专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技能职业资格的社保缴纳年限要求为6个月。高层次人才专户的社保缴纳年限要求为1年。

投资创业落户:在宁波市合法稳定就业,按规定参加本市社会保险满3年,并且本人或配偶在市区城镇范围内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可在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随迁落户:如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已在宁波落户,可以随同迁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政策可能会因时间、地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如果您需要最新的信息,建议咨询当地的户籍管理部门或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