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首页 > 政策 > 正文

天津落户需要哪些材料

王芳 发布于:2025-01-25 编辑于:2025-05-04 02:37:33 33387

天津落户需要哪些材料

1.申请人《居民户口簿》(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居民身份证》;

2.房屋产权证明;

3.房主同意落户声明以及迁移人与房主的亲属关系证明材料(落户人为房主本人的免予提交);

4.迁移人年满6周岁的,需提交一张近期免冠彩色照片(已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免予提交)。

天津人才引进落户需要带的资料

1、居民身份证原件;(住址必须和户口本一致,不能有一字之差)

2、户口本(首页和个人页必须有)

3、《毕业证》原件;

4、《学位证》原件;

5、《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教育部学信网查询打印)或学历认证报告(需经本市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认证),在学信网注册账号

6、所在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7、《天津市社会保险缴费证明》,若被本市事业单位聘用的需提供《天津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

8、本人或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在津具有名下合法固定住所的,需提供《不动产权证》;未取得《不动产权证》且房屋地址已在公安人口信息系统登记的,需提供购房合同、购房凭证,落户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名下合法固定住所的还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材料(能够证明亲属关系的居民户口簿、原始档案复印件、结婚证等)和房主同意落户证明;申请落单位集体户口的,需提供集体户口簿首页;申请落户人才市场集体户口的,按照人才市场集体户口报备制管理要求,无需提供集体户口簿首。

天津落户需要啥社保证明

1、应届生落户落集体户需提供在天津参保一年的记录(由原单位提供。自行缴纳的一个月社保也算,且从下个月开始算)。

2、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学历不满两年的学生无法落集体户口,只能落个人户口。

3、单位没有缴纳社保或者社保费用少的可以通过学校统一办理集体户口。

4、单位有集体户口但没有缴纳社保也可以落集体户口。

落户天津需要什么

天津落户的条件为:

1、学历型人才:全日制高校本科毕业生不超过40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5周岁、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户,不需要其他任何条件。

2、资格型人才: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以及拥有国内外精算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建筑师、律师等执业资格的,可直接落户天津。

3、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并在天津工作满1年或中等职业院校毕业并在天津工作满3年,具有高等职业资格、不超过35周岁,具有技师职业资格、不超过40岁,具有高等技师职业资格、不超过50周岁的,可直接落户天津。

4、创业型人才:创办符合天津产业政策且企业稳定运行超过1年,个人累计缴纳所得税10万元以上的,可直接落户天津。

天津怎么落户户口条件

想要落户天津有三种方式:投靠落户、引进人才落户、积分落户。

➤人才引进落户:

根据《天津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分为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急需型人才。(来源:https://ms.ga.tj.gov.cn/rencai/)

人才引进落户条件:

一、学历型人才

1、普通高校毕业生(全日制本科生),一般不超过40周岁;

2、获得硕士学位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不受限制。

二、资格型人才

1、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

2、拥有国内外精算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注册会计师、税务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资产评估师、律师、公证员资格的;

3、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飞机驾驶执照人员。

三、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在本市用人单位就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不超过30周岁;

2.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或在津工作满1年,不超过35周岁;

3.具有技师职业资格,不超过40周岁;

4.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不超过50周岁。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在津工作满1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高级职业资格,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技师职业资格,不超过40周岁;

3.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不超过50周岁

四、创业型人才

1、来津创办符合天津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创业者,企业稳定运行超过1年,创业者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10万元以上。

2、创业团队核心人才不受年龄限制(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人才主要是指,来津创办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以及主要股东)。

3、企业核心成员不是原始创业者,还需在该企业任职超过1年。

五、急需型人才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精细化工、高新技术服务、现代金融、国际航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所急需的人才,由企业确定,报区人才办核准后,出具急需型人才认定书。

温馨提示——

下列情形人员均不能办理引进人才落户:

1、退休人员不能办理引进人才落户。

2.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

3.在津无就业的人员,截至提出落户申请之日,女已满50周岁,男已满60周岁的;

4.在津已就业并缴纳社保的人员,截至提出落户申请之日,女已满55周岁,男已满60周岁的。

学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落户年龄限制均包括上限年龄。如:全日制本科学历型人才40周岁(含)以下均可以申报落户。

➤积分落户:

申请单位和申请人申办流程为:单位注册→填写申请人信息→网上测评→上传材料→提交审核,以上所有步骤都须操作才能进入审核流程。联办部门经办流程为:审核受理(补正)→确认分值→公布(复核)分值→公示入户名单→发放准迁证。(来源:http://218.67.246.52/wu-score/systemNotice/systemNotice.html)

➤投靠落户:

符合投靠落户条件的可通过该渠道落户天津。如夫妻投靠落户天津、父母投靠子女落户天津、子女投靠父母落户天津等。

天津落户需要哪些材料

天津落户函授学历行吗

不行。函授学历根本就不能落户天津的。

天津落户的学历条件是按人才引进落户的,它的条件是

1、学历型人才:

普通高校毕业生 (全日制本科生),一般不超过40周岁;获得硕士学位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不受限制。

2、资格型人才

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

拥有国内外精算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注册会计师、税务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资产评估师、律师、公证员资格的;

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飞机驾驶执照人员。

外地人怎么在天津落户

天津落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积分落户,人才引进和应届生落户。以下做详细说明。

一、天津积分落户

是非津户籍常住人口落户天津主要途径。

政策依据:

天津积分落户,是天津市政府依据中央关于推进外来人口落户要求和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状况,安排外来流动人口的落户指标。每年两次,1~4月一次,7~10 月一次,按照分数从高到低选取落户人数。

这项政策试行两年,2014-2015两年。2016年1月1日,《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颁布并正式实施,替代了之前的《天津市居住证暂行管理办法》,同期发布《天津市居住证积分指标及分值表》,对天津积分落户细则做了调整。

2014年~2016年上半年积分落户数据

2014年第一期(2014年1月至4月)共受理积分入户申请3400人,其中2500人获得落户资格,最低分值为140.01;

2014年第二期(2014年7月至10月)共受理积分入户申请9964人,其中8000人获得落户资格,最低分值为140;

2015年第一期(2015年1月至4月)共受理积分入户申请9486人,其中8017人获得落户资格,最低分值为140.01;

2015年第二期(2015年7月至10月)共受理积分入户申请13196人,其中11983人获得落户资格,最低分值为140.84;

2016年第一期(2016年4月7日至5月3日)共受理积分入户申请3000人,其中2508人获得落户资格,最低分值为146。

办理条件:

在我国境内具有合法有效户籍身份;

持有有效的天津市居住证;

被在津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招用(或者在津投资办企业),且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在津具有合法稳定的落户地点(包括:本人、配偶、父母、子女名下私有产权住房、军产房、经公安部门认定具备常住户口登记条件的公产房、公寓等住房;用人单位及市、区县人民政府所属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集体户口);

居住证积分达到申报指导分值。(申报指导分值可随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进行调整,2016年申报指导分值为140分)。

怎么才有天津积分落户申报资格?用大家都能看懂的话说就是:

有天津市居住证

申报的时候在天津有公司缴纳一年以上社保

居住证积分达到140分以上

在津有合法稳定住所,常见的就是大产权房。

满足这几项,就可以进行申报。

如何在天津落户

在天津落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人才引进:对于高学历或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在天津落户。具体要求可以参考天津当地政策。

2. 稳定就业:在天津有合法稳定的工作,并且满足一定年限,可以申请落户。具体要求可能因行业和岗位而异。

3. 购房落户:购买指定区域的房产,可以申请落户。具体要求和区域可能因政策而异。

4. 积分落户:通过积分制度,达到一定积分后可以申请落户。具体积分项目和分值可能因政策而异。

总之,天津的落户政策因地区和行业发展情况而异,建议具体了解当地政策和要求,并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积极申请。如有需要,可以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机构获取更准确的信息。